台灣鳳梨酥

去臺灣之前我在網上做功課,搜索此行買什麼回來最好,答案是:台灣鳳梨酥。等我在去購物店的大巴上,吃了導遊送上的嘗品後才豁然明白,大名鼎鼎的鳳梨酥不就是那種叫做改良月餅的鳳梨餡糕點嘛。台灣鳳梨酥實話說,我對這種黏糊糊的餡很抵觸的,包鳳梨酥的手法有點像包廣式月餅,但仍然大老遠的買台灣鳳梨酥回來不少送給親友,當然這是後話。近日臺灣媒體報導,大陸遊客愛買臺灣鳳梨酥, 台灣鳳梨酥產值已從20億元新臺幣一路狂升到250億元新臺幣。聽罷,心中五味雜陳。台灣鳳梨酥,鳳梨做餡的小餅而已。把小餅打造成名產,首推官員親自上陣吆喝。多半購買餡料鳳梨,在準備餡料時,擠水的時候一定要盡力擠幹,不要旋轉攪拌麵團,帶的是台中特產太陽餅,所到之處言必稱太陽餅。市長的推薦很有推廣效應,也算最務實的政務。有件小事我記憶猶新。主持一個集體婚禮,當時臺北市正全力推動垃圾不落地政策,在證婚時竟像變戲法一樣從西裝口袋裡拿出一個垃圾袋,台灣鳳梨酥當場說明新的垃圾收費辦法。台下先是大笑,然後細心聽講,倒也不覺突兀。問起同桌一位先生的感受,他答:好的市長,用心在做事。如果馬市長開會做一通政策說明報告,效果遠不如這番現場發揮;如果郝市長的禮物是進口的名產呢? 台灣鳳梨酥價值雖高,但不如一盒台灣鳳梨酥勤政。不說買鳳梨酥的過程,只想說說這種鳳梨做餡的小餅,一個和大陸的改良月餅、台灣鳳梨酥西方的水果派有點像的麵點是怎麼做成了300億元新臺幣的旅遊產業的。

http://www.yjs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