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組合

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(Markowitz)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(Portfolio Theory),並進行了系統、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,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。該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:均值-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模型。從狹義的角度來說,投資組合是規定了投資比例的一攬子有價證券,當然,單只證券也可以當作特殊的投資組合。所謂理性投資者,是指這樣的投資者:他們在給定期望風險水準下對期望收益進行最大化,或者在給定期望收益水準下對期望風險進行最小化。 因此把上述優化組合在以波動率為橫坐標,收益率為縱坐標的二維平面中描繪出來,形成一條曲線。投資基金積少成多,因而有力量分散投資於數十種甚至數百種有價證券中。正因為如此,才使得基金風險大大降低。投資組合理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。它讓人們產生這樣一種錯誤觀點,即權益投資工具僅僅適合在退休前提高財富淨值,退休時應該將其賣出並將收益投資于付息投資工具。該傳統觀點的問題在於,它忽視了通貨膨脹在退休後仍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。商品與很多其他資產類別負向相關,因而成了有力的分散投資手段。資產配置不僅要決定構建投資組合所用的各類資產,還要決定這些資產類別之間的相對資金配置權重。那麼,如何決定這些資產類別在資產配置中的權重呢?最簡單的方式是考慮它們在國內資本總額中的相對比重。但這種方法顯然過於寬泛,而且不是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設計不同的組合。正確的方法是根據經濟情境預測、自己的期望收益、對資產波動的寬容度以及各種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係數來設計組合。

http://www.convoyfinancial.com/zh_TW/investment-management/discretionary-portfli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