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家大嫂在墓前鄭重地擺上艾糍、雞肉、蓮霧、燒鵝、豬蹄等供品,塔位可自用也可以投資,還有包著雞絲、蛋絲、荳腐乾絲、尟蝦、花生米、紫菜、冬菇等的薄餅。墓前放了一碗白米飯和一小碟鹹菜,給鬼神吃,希望他們照顧地下的父親。塔位清明節是全球華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,在台灣這一風俗得到尤為完整的保留。在這裏,祭掃的時間一般是從農歷二月底到清明前後的吉日。到清明節前夕,家家戶戶門前也都已插上柳條和。拜過祖先,塔位在墓地上野餐。大傢圍在一起,長輩對兒孫講述祖先的出身之地,人群中,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,在傢屬攙扶下顫巍巍地來到現場。老人身已重病,他希望能在最後的時光裏,親身到詠愛園走一走,塔位,並希望能有機會在音樂中感受即將逝去的生命的寶貴。在寶島扎根發展的故事。高海峰將兩張輕薄如紙的餅皮上交錯舖平,刷上甜辣醬,依次放入花生粉、海苔粉、魚松、荳芽菜、香菜等墊底,然後舖上滿滿一大勺高麗菜,再以醬料封口,一個圓潤扎實豐碩的潤餅成型了。清明節前夕,台北另一處公墓―塔位,一首閩南語歌曲花若離枝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的無限思念。台北市殯葬管理處說,追思音樂會的形式會保留下來,在以後每年清明節舉行,不僅是滿足老人和親人的願望,也是一種符合現代環保要求的新祭奠方式。正殿中央,為大師全身捨利塔。塔位塔內復有楠木塔,上層供五色捨利用瓷瓶裝置,中層安靈骨壇,下層則安骨灰。石塔中層正面,彫有印光大師全身捨利塔九字,左右,後面,均刻塔銘。諸山及居士恭立捨利塔兩旁。先由執事僧遞各種供品於高鶴年,範古農,樂慧斌,四居士之手,轉遞妙真方丈,再分遞於諸山長老,雙班依此傳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