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成績出現落差,許多家長會直覺地選擇補習社作為補救方式。不過,補習社真的是每個孩子的標準解方嗎?事實上,是否合適,還是得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與性格來判斷。
適合補習社的學生,通常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,且能在團體中維持專注。這類孩子在課堂上能主動吸收老師的講解,願意參與練習與互動。補習社提供的固定進度與測驗安排,能協助他們穩定掌握各科重點,逐步提升成績。他們通常具備基本的學習習慣,知道如何做筆記、複習功課,並且能配合老師的教學節奏。這些學生在面對同儕競爭時,反而能激發更多學習動力,將同學的表現視為努力的目標。
相反地,若孩子本身抗拒學習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,單靠補習社可能無法產生實質幫助。有些孩子在課堂上心不在焉,回家也不願複習,即使一週上了數次補習,效果仍有限。此時,反而應先培養學習動機與方法,再考慮是否加入補習。這類學生可能需要更多個別關注,或者透過興趣導向的學習方式來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忱。
補習社也較適合願意接受外部指導的學生。有些孩子個性自主,對課堂講解反應冷淡,反而更適合透過自學或個別指導發展學習模式。這類學生若被強迫參加補習,可能會因配合度不足而降低學習成效。他們通常有自己的學習節奏,不喜歡被框架限制,更偏好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。